全国服务热线:0898-08980898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展示产品展示

今天20时49分正式进入!“嘬”声好响一早上岸1000多斤全抢空…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1:51:45点击量:

  晴风吹柳絮,新火起厨烟。今日20时49分,我们迎来清明节气。眼下,正是进食螺蛳的最佳时令,螺蛳积攒了一个冬天的丰腴肉质,成了大自然馈赠给江南人的美味。一起走进本期“二十四节气·杭帮菜人间有味”栏目,看看杭州人为何在“清明”偏爱这口鲜。

  俗话说,清明螺,赛肥鹅。在杭州市萧山区的杨汛村,小小螺蛳里藏着春天的味道。

  3月底,春风拂过岸堤,绕村而过的西小江江面上,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繁忙的景象。熹微晨光里透出三两渔火,勤劳的村民们正捕捞起这道时令美味,小船满载而归,上演着收获的喜悦。

  经过数月寒冬的蛰伏,墨青色的螺蛳积攒出一腔丰腴肉质,口感正值巅峰。上岸后收拾利索,厨房里新鲜烹制,一盘螺蛳就盛出这个水乡村落的春天。

  即便是工作日的正午,杨汛村一家私房菜馆门前也停满了车。店内食客的络绎不绝,“嘬——”的声音此起彼伏,几乎每个桌上都会点上一道明前螺蛳制作的美味。

  26岁的厨师长周师傅烧制的一道招牌菜被点单最多:螺三鲜。这道菜里,河虾和溪石斑都是平日里的拿得出手的河鲜,这个季节里也成了螺蛳的“配角”。

  “清明前的螺蛳为了产卵养精蓄锐,风味最佳。”周师傅解释了当下螺肉风味正盛的原因,“过了清明,螺蛳开始抱籽,鲜味就大打折扣了。”

  先把螺尾剪掉,揭开螺帽,这是收拾螺蛳的基础步骤。然后开始热锅,清水烧开后依次下入河虾和溪石斑,汆烫数十秒就放一旁备用。另起一锅冷水下入螺蛳,大火猛攻下,螺肉的鲜味就浓缩在青色的螺壳中。

  萧山的本地宝贝菜蒲头是这道菜的另一个关键,锅里煮上6分钟吊出鲜味,时间越久味道越香。加点老抽待汤汁显色后,将螺蛳、石斑鱼和河虾一股脑儿下锅,焖上10分钟,一道“螺三鲜”就完成了,虽做法简单,但螺蛳饱吸鲜甜汤汁,味道鲜到掉眉毛。

  品尝螺蛳,精髓全在一个“嗍”字。嘴唇嘟起,呈一个小O形,贴紧螺口,用舌尖轻轻抵住螺肉,短促用力猛然一嘬,螺肉便会脱口而出,鲜味直达味蕾。有猛吸一阵却吃不到的,不妨调转螺身,再用力一嘬。“优雅型”食客会选择用牙签,轻轻一挑,螺肉弹出壳外,颇有意趣。

  清明前的这段时间,螺蛳是杨汛村餐桌上的主角。螺三鲜、水煮螺蛳、酱爆螺蛳、鱼烤蒸螺蛳、酱油蒸螺蛳、咸菜蒸螺蛳、螺蛳肉南瓜羮、螺蛳肉炒韭菜这八道菜品,并称“八大碗”道道美味,也有当地人常说的俗语佐证,“清明螺大如鹅,笃螺蛳过酒,强盗追来不肯走。”

  在杨汛村,为了得到春日里的这口鲜美螺味,耙螺蛳的技艺代代相传,据说从明朝就有祖辈会这门手艺,如今已是萧山区的非遗特色。

  按照惯例,元宵过后,从柯桥钱清到萧山临浦的西小江水面上,总能看到杨汛村村民撑船游弋,耙螺蛳的身影。

  60岁的徐国安是土生土长的渔民,清明前的一天,他和同村的几位老伙计一起,驾着小船搜寻水底的螺蛳。

  耙螺蛳需要三件独特工具,耥兜、耙和盘笪,都能在老师傅的船上找到。耥兜身子是六七米长的竹竿,末端连着一个网兜,耙更像一个“犁”,可以将水底的螺丝扒进耥兜;盘笪是一个竹编的盛具,放在船上兜螺蛳。

  西小江的水域中央,扁舟片片,老师傅们立在船头,耥兜搭在肩膀上放入水中,右手持耙探到水底,“就像在田里犁地一样,把水底的螺蛳扫进网兜里就行了。”徐国安说,耙螺蛳是门体力活,也要巧劲。船身微微摇晃,人要站稳,手上才发的上力气。

  徐师傅介绍,像他这样的本地师傅八九岁就开始以耙螺蛳营生,现在基本上都已经50岁以上了。“现在是发动机,以前是摇橹,我们能耙一整晚。”从柯桥钱清到萧山临浦的西小江水域,来回七八十里地,清晨才上岸回家。

  徐国安最近每天都能耙1000斤左右,去年有过日耙2000斤的成绩,当地的耙螺蛳冠军更有一晚创下4000斤的纪录。西小江螺蛳有了自己的名气,上海、宁波等地老板都会来收购。现在,小螺蛳主要是供给养殖场,大螺蛳都是由城区以及村里的人收购,或是家里人拿到市场上卖。清明前后的螺蛳大,味道好,也能卖个好价钱。

  村民傍江而居,造就了当地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营生,这一习俗相传已逾千年。耙螺蛳过去是村民们重要的食物来源,如今更演变成出螺蛳节等特色民俗活动,承载着杨汛村独特的渔耕文化。

  杨汛村还有个别名就叫螺蛳村,村干部徐又江介绍,1978年村里第一批万元户就是靠耙螺蛳诞生的。据他回忆,以前兴旺时期,江面上能漂着300多条船。然而时代发展,这一手艺慢慢沉寂。近两年,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,杨汛村的耙螺蛳又热闹了起来,现有100多人从事此营生。

  临近清明,随着西小江螺蛳进入产销旺季,另一口春意也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。徐又江转身从家里带出来刚包好的清明饺,这是萧山人过清明必备的仪式感。

  饺子形的清明粿以其春日鲜美而备受青睐。精选春笋、豆腐干、腌菜和肉质鲜嫩的猪肉,剁碎后与料酒、生抽等调料融合。糯米粉是艾草浸润过的春日野味,捏成饺子状后放置蒸笼旺火焖熟。随着蒸汽升腾,清明粿逐渐变得透亮,馅料的香气也透过薄皮四溢开来,一口下去,软糯可口、清香四溢。

  村里人爱吃,家家户户也会这门子手艺。除了饺子形的咸香,清明粿还有其他形状。圆形的,包裹着豆沙的甜蜜;三角的,保留了黑芝麻糖的原汁原味,各有风味。

  村子的春天,便在这些时令美味中拉开序幕。“清明一到,春天的味道也越来越浓了。”徐国安说他还会开船出去耙螺蛳,带点清明粿,饿了就吃,累了就歇歇,但是不能闲下来,“好日子有了,但人也要勤快的。”

  原标题:《今天20时49分,正式进入!“嘬”声好响,一早上岸1000多斤全抢空…》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  电话:0898-08980898  手机:13988888888
  ICP备案编号:粤ICP备88888888号